【带规字的成语有哪些】在汉语中,“规”字常用来表示规则、规范、规矩等含义,许多成语中都包含“规”字,用来表达对行为、制度或事物的规范要求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“规”字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。
一、
“规”字在成语中多用于强调遵守规则、讲究秩序或遵循一定的标准。这些成语有的出自古代典籍,有的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,广泛应用于文学、教育、管理等多个领域。掌握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加深对中华文化中“守规”理念的理解。
二、带“规”字的成语汇总表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/来源 |
有规可循 | 有明确的规则可以遵循 | 现代用法 |
按部就班 | 按照一定的步骤、程序进行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不拘一格 | 不受一种规格或形式的限制 | 清·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 |
规行矩步 | 比喻言行合乎规矩 | 《晋书·王坦之传》 |
规圆矩方 | 比喻做事合乎规矩 | 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 |
规时定分 | 指制定时间与职责的界限 |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 |
规天矩地 | 比喻规模宏大,有章法 |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 |
规行矩止 | 行动合乎规矩 | 《荀子·儒效》 |
没规没矩 | 没有规矩,不守纪律 | 现代口语 |
墨守成规 | 固守老规矩,不知变通 | 明·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》 |
三、结语
“规”字在成语中的运用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秩序、规范和礼仪的重视。通过了解这些成语,我们不仅能丰富语言知识,还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对社会行为的期待与约束。在日常生活中,合理运用这些成语,也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