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哀溺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】《哀溺文》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,通过讲述一个溺水者的故事,讽刺那些贪图财物、不顾性命的人。文章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。
一、
《哀溺文》讲述了一个人在水中挣扎求生时,仍然舍不得丢弃自己背上的钱袋,最终因不愿舍弃财物而被淹死的故事。作者借这个故事批评了那些只顾私利、不识大体、不懂得取舍的人。文章以“哀溺”为题,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惋惜与批判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文言文原文 | 现代汉语翻译 |
永之氓咸善游。 | 永州的百姓都擅长游泳。 |
一日,水暴甚,有五、六氓乘小舟,行至中流,舟败,皆溺。 | 有一天,河水突然暴涨,有五六个百姓乘着小船,行至河中央时,船翻了,大家都落水了。 |
其一人能游,其一人不能,欲呼人。 | 其中一个人会游泳,另一个人不会,他想呼救。 |
一人曰:“汝善游,独不教汝弟乎?” | 有人说:“你擅长游泳,难道不教你的弟弟吗?” |
曰:“是非吾弟也。” | 回答说:“这不是我的弟弟。” |
“吾为汝哀。” | “我为你感到悲哀。” |
于是,众人皆笑。 | 于是,大家都笑了。 |
或曰:“溺者,非不欲生,患失财耳。” | 有人说:“溺水的人,并不是不想活命,而是担心失去钱财。” |
吾谓:“彼以利心,而忘其身,可哀也!” | 我认为:“他们因为贪图利益,而忽视了自己的生命,真是可悲啊!” |
三、文章主旨
《哀溺文》通过一个简单的溺水事件,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:人在面对危险时,若只顾个人利益,而不顾生命安全,最终只会自食其果。作者借古讽今,警示人们要懂得权衡轻重,珍惜生命,不要因小失大。
四、阅读启示
1. 珍惜生命:生命是最宝贵的,不应因一时的贪念而轻易放弃。
2. 明辨轻重:在关键时刻,应懂得分辨什么是真正重要的。
3. 勿贪图小利:贪婪往往导致灾难,要学会取舍。
4. 反思自我:在日常生活中,也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义。
结语
《哀溺文》虽短,却寓意深远,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展现了柳宗元高超的写作技巧,更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