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苟延残喘的意思是什么? 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】“苟延残喘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极度困难或濒临死亡的情况下,勉强维持生命或继续生存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悲凉和无奈色彩,通常用来描述人在困境中挣扎求存的情景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苟延残喘 |
拼音 | gǒu yán cán chuǎn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秦穆公曰:‘吾与晋君为兄弟,今晋君之亡也,若弃其民,是无仁也;苟延其命,是无义也。’”后世多用此意。 |
含义 | 形容人勉强维持生命,或在困境中艰难支撑,不轻易放弃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带贬义或感叹意味,表示对生存状态的无奈。 |
近义词 | 苟活偷生、垂死挣扎、强颜欢笑 |
反义词 | 安然无恙、安享天年、从容就义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身体状况差的人
- 例句:他虽然病重,但仍在医院里苟延残喘,等待最后的希望。
2. 经济或事业陷入绝境
- 例句:公司已经负债累累,只能苟延残喘地维持现状。
3. 精神上备受打击
- 例句:失去亲人后,她整日郁郁寡欢,仿佛苟延残喘般活着。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点
- 误用点:有人将“苟延残喘”用于形容正常生活状态,这是错误的。该词强调的是“勉强维持”,而非正常生活。
- 语气问题: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过于负面或轻浮,否则会显得不恰当。
四、总结
“苟延残喘”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,表达了人在极端困境中的挣扎与坚持。它不仅用于描述生理上的痛苦,也可以用于心理或精神层面的煎熬。在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表达,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