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原文】一、
《蜀道难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。该诗以夸张和浪漫的笔法描绘了蜀地山川的险峻与行路的艰难,表达了对人生道路艰险的感慨以及对蜀道奇险之景的赞叹。诗中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一句尤为著名,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。
全诗语言雄奇奔放,气势恢宏,充分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。通过对蜀道地理环境的描写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蜀地交通状况的关注和担忧。
二、原文节选与解析
诗句 | 解析 |
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 | 开篇点题,强调蜀道的险峻程度远超登天,奠定全诗基调。 |
问君西游何时还?畏途巉岩不可攀。 | 表达对旅途艰难的担忧,暗示蜀道之险难以逾越。 |
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 | 描绘山势高耸入云,岩石陡峭,松树倒悬,形象生动。 |
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 | 山间瀑布飞泻,轰鸣声如雷,渲染出惊心动魄的氛围。 |
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 | 暗示蜀地虽险,但更可怕的是人心险恶,引人深思。 |
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! | 再次强调蜀道之难,令人胆寒,情感强烈。 |
三、作品背景与影响
《蜀道难》创作于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,此时他游历各地,目睹蜀道之险,有感而发。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,也寄托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。此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被誉为“歌行体”的典范之作,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四、结语
《蜀道难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,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。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险峻的诗作,更是一首反映人生艰难、抒发情怀的佳作。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写实,更是对人生之路的隐喻。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颂,激励着无数读者面对困境时勇往直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