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瑜伽士如何行持安住禅修 创古仁波切】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体系中,禅修(止观)是培养心性、净化烦恼、通达智慧的重要方法。创古仁波切作为一位具格上师,对禅修有深入的体证与教导。他强调“安住禅修”不仅是修心的基础,更是通往解脱的关键路径。以下是对创古仁波切关于“瑜伽士如何行持安住禅修”的总结。
一、核心理念
创古仁波切认为,安住禅修的本质在于“觉察当下、不散乱、不执着”。它并非追求某种特殊状态,而是让心自然安住于当下的觉知之中。瑜伽士通过持续的练习,逐渐培养出对内心活动的清晰觉察力,并在各种情境中保持正念与正定。
二、行持要点总结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1. 坐姿端正 | 选择一个舒适且稳定的姿势,如莲花坐或半莲花坐,保持脊柱挺直,有助于气脉通畅与心神安定。 |
2. 调整呼吸 | 注意呼吸的自然流动,不刻意控制,也不放任散乱。通过呼吸引导注意力回归当下。 |
3. 观照心念 | 在禅修过程中,观察念头的生起与消失,不加以评判或压抑,只是觉察与接纳。 |
4. 安住当下 | 不追忆过去,不幻想未来,专注于当下的感受、声音、气息等,训练心的专注力。 |
5. 慢慢扩展觉知 | 从对身体的觉察,逐步扩展到对情绪、思维、环境的觉知,提升整体的觉察力。 |
6. 持续精进 | 禅修不是一时一事,而是长期修行的过程,需要每日坚持,不断深化体验。 |
7. 结合日常生活 | 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,无论行走、吃饭、说话,都保持觉知与正念。 |
三、常见误区提醒
误区 | 正确理解 |
认为禅修必须达到某种境界 | 禅修是过程而非目的,关键是持续练习与觉察 |
忽视基础坐姿与呼吸 | 基础稳固才能有效进入深层禅修 |
过度追求“空寂”状态 | 安住禅修是觉知而非空无,需平衡觉察与放松 |
只在特定时间修行 | 禅修应贯穿全天,生活即是修行场 |
四、结语
创古仁波切的教导强调:安住禅修是一种“活生生的修行”,不是脱离现实的逃避,而是对生命的真实面对。瑜伽士通过不断的练习,逐渐培养出内在的稳定与智慧,最终达到心性自由、与法相应之境。
原创声明: 本文内容基于创古仁波切的教法整理与归纳,结合禅修实践的基本原则,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,旨在帮助修行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安住禅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