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行业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拔一毛而利天下

2025-09-16 15:52:39

问题描述:

拔一毛而利天下,麻烦给回复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6 15:52:39

拔一毛而利天下】“拔一毛而利天下”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,原文为: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这句话是孟子对杨朱学派“贵己”思想的批评。杨朱主张“贵己”,认为即使拔自己一根毛来利益天下,也不值得去做。孟子则认为,真正的仁者应当以天下为己任,即使付出微小代价,也要为天下人谋福祉。

这一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关于个人与集体、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深刻讨论,也成为后世儒家、道家乃至法家在伦理道德层面的重要话题。

一、核心含义总结

项目 内容
出处 《孟子·尽心上》
原文 “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”
含义 强调个人不应只顾自身利益,应为天下人奉献,哪怕只是微小的牺牲。
对象 杨朱学派(主张“贵己”)
孟子观点 批评“为我”思想,提倡“仁政”与“利他”精神
现代意义 强调社会责任感与无私奉献精神

二、思想背景与演变

“拔一毛而利天下”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,更是一种道德选择的象征。它体现了儒家“仁爱”思想的核心——即个体应超越自我,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。相比之下,杨朱的“贵己”思想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,反对过度牺牲。

从历史发展来看,这种思想对立在战国时期尤为明显。一方面,儒家主张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;另一方面,道家如庄子则提出“无为而治”,主张顺应自然,减少人为干预。因此,“拔一毛而利天下”不仅是道德判断,也是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较量。

三、现实应用与启示

应用领域 具体体现
社会责任 公务员、医生、教师等职业需具备奉献精神
企业伦理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承担社会责任
个人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,哪怕是小事
政治治理 领导者应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

四、结语

“拔一毛而利天下”虽源自古代,但其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个人与集体、利益与责任的选择时,应秉持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与责任感。正如孟子所言,真正的仁者,不会因小失大,而是愿意为更大的善行做出微小的牺牲。

原创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《孟子》原文及历史背景进行解读,结合现代视角进行分析,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常见句式与结构,力求语言自然、逻辑清晰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