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拔十失五的意思】“拔十失五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原意是指从十个人中选拔一个人才,结果却失去了五个有用的人才。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在选拔或选拔过程中,因标准过高或方法不当,反而失去了更多潜在的可用之才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拔十失五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原意 | 从十人中选拔一人,结果失去五人 |
引申义 | 选拔不当,导致人才流失或浪费 |
使用场景 | 用于批评选拔机制不合理、用人不当的现象 |
二、成语来源
“拔十失五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中的一段话:“夫拔十失五,其患亦深。”意思是说,如果在选拔人才时过于苛刻,只选一个,而放弃了五个可能同样有才能的人,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王符是东汉时期的政论家,他主张重视人才,反对唯才是举,强调应广纳贤才,避免因标准过高而错失良才。
三、成语用法与例句
用法 | 例句 |
用于批评选拔机制 | “公司这次招聘太严格,拔十失五,很多有潜力的人被拒之门外。” |
表示对人才的惋惜 | “他本可以成为栋梁之才,可惜因为‘拔十失五’的政策,最终未能施展才华。” |
用于劝诫管理者 | “领导要懂得用人之道,不能一味追求完美,否则容易‘拔十失五’。” |
四、成语启示
1. 合理选拔:人才选拔应注重全面评估,而不是只看表面条件。
2. 包容性:不应因个别缺点而否定整体能力。
3. 长远眼光:有些人才可能短期内看不出优势,但长期来看却是宝贵资源。
4. 避免偏颇:不要因主观判断而忽视潜在人才。
五、总结
“拔十失五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,更是一种现实警示。它提醒我们在用人、选才时要更加理性、开放和包容,避免因苛求完美而错失更多优秀人才。只有真正理解并运用这一理念,才能在组织管理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