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垂绥饮清露】“垂绥饮清露”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《蝉》,原句为“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”这句诗描绘了蝉在高树上栖息,以清露为食,鸣声悠扬的景象。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,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。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与分析。
一、
“垂绥饮清露”是描写蝉的一种姿态和习性。其中,“垂绥”指的是蝉的触须下垂,形象地描绘了蝉停栖时的姿态;“饮清露”则表现了蝉以晨露为食的生活方式,象征着其清洁、高雅的品性。整句诗通过简练的语言,勾勒出一幅清幽的自然画面,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操守的期许。
此句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写实,更是一种人格象征。蝉虽小,却能在高处鸣唱,不沾尘土,寓意着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唐代李峤《蝉》 |
原文 | “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” |
字面意思 | 蝉垂下触须,饮用清露;鸣声从稀疏的梧桐树中传出。 |
意象象征 | 清洁、高雅、独立、超脱世俗 |
诗人情感 | 表达对高洁人格的向往,隐含自我修养与精神追求 |
文学手法 | 白描、象征、拟人 |
自然描写 | 描绘了蝉在清晨露水中栖息、鸣叫的场景 |
精神内涵 | 隐喻士人应保持清白、不染尘俗,坚守内心信念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垂绥饮清露”不仅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在现代社会中,人们往往被名利所困,而“垂绥饮清露”则提醒我们,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,像蝉一样,在喧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。这种精神境界,值得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细细品味。
结语:
“垂绥饮清露”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,成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,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,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与感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