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绸缪是指什么意思】“绸缪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,表示事先做好准备、防患于未然的意思。这个词源自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一之日觱发,二之日栗烈;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?三之日于耜,四之日举趾。同我妇子,馌彼南亩,田畯至喜。”其中“绸缪”原意是修补房屋的缝隙,后来引申为提前谋划、未雨绸缪。
一、
“绸缪”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提前做好准备,防止问题发生。它强调的是对未来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,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。常见于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等各个方面,如“绸缪计划”、“绸缪措施”等。
在古代,“绸缪”也有其具体的使用场景,比如修缮房屋、准备过冬衣物等实际事务。随着语言的发展,它的含义逐渐扩展,成为一种文化象征,代表智慧和远见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绸缪 |
拼音 | chóu móu |
词性 | 动词/名词 |
基本释义 | 提前做好准备,防患于未然 |
出处 | 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 |
引申义 | 预见性、主动性、前瞻性 |
使用场景 | 工作计划、生活安排、战略部署等 |
近义词 | 预备、准备、未雨绸缪 |
反义词 | 临时抱佛脚、仓促应对 |
例句 | 他早就绸缪好了应对危机的方案。 |
三、结语
“绸缪”不仅是对事物的预先准备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体现。在现代社会中,具备“绸缪”精神的人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变化与挑战,实现长远发展。因此,学会“绸缪”,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