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子之歌原文及翻译】《五子之歌》是出自《尚书·夏书》的一篇重要文献,相传为夏朝末代君主太康失国后,其五个儿子所作的诗歌。该诗表达了对祖先功业的追念、对国家衰败的哀痛以及对恢复王权的渴望,具有浓厚的历史与政治色彩。
一、
《五子之歌》共分为五章,每章由一位王子吟诵,内容围绕夏朝的兴衰、祖先的功绩、现实的困境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开。全诗语言庄重、情感深沉,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、人民思变的心理状态。
从文学角度看,《五子之歌》不仅是历史文献,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,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责任感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章节 | 原文 | 翻译 |
第一章 | 天命不常,惟德是辅。 | 上天的旨意并非恒久不变,唯有德行才能得到扶持。 |
三、总结
《五子之歌》不仅是一首诗,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。它通过五位王子的口吻,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祖先美德的追忆。诗中强调“德”在治国中的核心地位,提醒统治者要重视民心、珍惜人才,否则即使拥有强大的国力,也可能因失德而走向衰亡。
这首诗在后世被广泛引用,成为儒家思想中关于“德治”的重要依据之一。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,更蕴含深刻的政治智慧,值得后人反复品味与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