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于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讲话稿】为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,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,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,现就开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作如下讲话:
一、工作背景与意义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,如重名、谐音不雅、洋化严重等问题,不仅影响了地名的识别性和权威性,也对历史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冲击。为此,国家相关部门已明确要求各地开展清理整治工作,切实维护地名的规范性、严肃性和文化性。
二、工作目标与原则
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:全面排查、分类处理、依法整治、长效管理。具体原则包括:
1. 依法依规:严格依据《地名管理条例》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。
2. 尊重历史: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名予以保留或合理调整。
3. 群众参与: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,确保整治工作公开透明。
4. 分类施策: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规范地名采取差异化处理方式。
三、工作重点与措施
为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取得实效,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工作内容 | 具体措施 |
重名地名 | 对重复名称进行统一规范,避免混淆 |
谐音不雅地名 | 涉及低俗、歧义或不雅谐音的地名予以更名 |
洋化地名 | 对过度西化、缺乏地域特色的名字进行整改 |
未备案地名 | 对未经审批擅自命名的地名进行清理 |
历史地名保护 | 对有历史价值的地名进行登记、保护和宣传 |
四、下一步工作安排
1. 全面排查阶段(2025年3月—4月):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地名进行全面摸底,建立台账。
2. 分类处理阶段(2025年5月—6月):根据排查结果,制定整改方案,分门别类推进。
3. 集中整治阶段(2025年7月—8月):依法依规实施整改,确保整治到位。
4. 巩固提升阶段(2025年9月起):建立长效机制,加强日常监管,防止问题反弹。
五、工作要求
1.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,压实责任,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。
2. 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,形成合力,共同推进整治任务落实。
3. 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,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。
4. 建立监督机制,对整治情况进行督查通报,确保工作成效。
六、结语
地名是城市的文化名片,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,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需要,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。希望各级各部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,共同营造规范、文明、有序的地名环境。
备注:本讲话稿为原创内容,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撰写,力求语言通俗易懂,结构清晰,便于执行落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