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谋定而后动,知止而有得”出自《大学》,是儒家经典中关于行动与目标的重要思想。这句话强调了在行动之前要充分思考和规划,在明确目标之后才能有所收获。
- “谋定而后动” 意思是: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要先做好周密的谋划和准备,确保方向正确、方法可行,再采取行动。这体现了“慎行”的理念。
- “知止而有得” 意思是: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,才能真正有所获得。这里的“止”不仅是停止,更是一种自我约束和目标清晰的体现。只有明确了目标并懂得适时停顿,才能避免盲目行动,从而取得成果。
这两句话结合起来,强调的是:做事前要有计划,行动中有节制,最终才能实现目标,获得成功。
二、表格形式解析
概念 | 含义 | 引申意义 | 应用场景 |
谋定而后动 | 在行动前做好充分的谋划和准备 | 强调“先思后行”,避免盲目行动 | 工作决策、项目启动、人生规划等 |
知止而有得 | 明确目标,懂得适时停止,才能有所收获 | 强调“知进退,守本分”,避免过度消耗 | 个人发展、企业管理、学习提升等 |
三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职场中:一个项目经理在启动新项目前,会先制定详细的计划,评估风险,安排资源,这就是“谋定而后动”。在执行过程中,若发现方向偏差,及时调整或暂停,也是一种“知止而有得”。
2. 学习中:学生在考试前认真复习、制定学习计划,属于“谋定而后动”;而在学习过程中,不盲目刷题,而是根据自身情况适时调整策略,就是“知止而有得”。
3. 生活中:一个人在做重大决定(如换工作、创业)前,会反复权衡利弊,这是“谋定”;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,能够理性判断是否继续,也是一种“知止”。
四、结语
“谋定而后动,知止而有得”不仅是一种智慧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它提醒我们:行动要有方向,过程要有节制,结果才能圆满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这种思想显得尤为重要。学会思考、懂得停止,才能走得更远、做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