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什么如簧】一、
“巧舌如簧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妇有长舌,维其嚣矣。”后演变为“巧舌如簧”,用来形容人说话动听、能言善辩,但往往带有贬义,暗示其言辞花哨、虚伪或不实。
该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善于辞令却缺乏实质内容的人,尤其在政治、商业、社交等场合中,常常用来指出某些人只注重外表的表达,而忽视了实际的行为和效果。
虽然“巧舌如簧”多用于负面语境,但在某些情况下,也可以表示一个人具有较强的口才和沟通能力,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力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巧舌如簧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妇有长舌,维其嚣矣。” |
释义 | 形容人说话动听、能言善辩,但常含贬义,指言辞花哨、虚伪或不实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批评善于辞令却无实质内容的人,也可用于褒义,指口才好。 |
同义词 | 能言善辩、花言巧语、巧言令色 |
反义词 | 呆头呆脑、沉默寡言、直言不讳 |
用法结构 | 作谓语、定语;常用于描述人的语言能力或行为方式。 |
例句 | 他虽巧舌如簧,但做事却缺乏实际行动。 |
适用领域 | 文学、日常交流、政治、商业、社交等 |
注意事项 | 多用于贬义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为正面评价。 |
三、结语
“巧舌如簧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语言能力和行为方式的评价。在现代社会中,良好的口才固然重要,但若缺乏行动力和真诚的态度,便容易被贴上“巧舌如簧”的标签。因此,我们在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,也应注重言行一致,做到“言为心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