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何不食肉糜完整句】“何不食肉糜”是一句出自《晋书·愍帝纪》的典故,原句为:“何不食肉糜?”表面上看,这句话似乎是在问:“为什么不吃肉粥呢?”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讽刺意味。
一、原文出处及背景
“何不食肉糜”最早见于《晋书·愍帝纪》,记载的是西晋末年,皇帝司马邺(即晋愍帝)在位时,面对国库空虚、百姓饥荒的局面。有人向他建议应该减少宫廷的奢侈生活,以节省开支救济百姓。而司马邺却回答:“何不食肉糜?”意思是:“为什么不吃肉粥呢?”
这看似简单的反问,实则暴露了统治者脱离实际、不了解民间疾苦的荒唐态度,也成为了后世讽刺“高高在上、脱离群众”的经典用语。
二、完整句与含义解析
| 原文 | 含义 | 背景 |
| 何不食肉糜 | 为什么不吃肉粥? | 表面是询问,实则是讽刺统治者脱离现实、不懂民生 |
| 晋书·愍帝纪 | 出自《晋书》中的记载 | 西晋末年,社会动荡,民生凋敝 |
| 司马邺的回答 | 显示出皇权与民众之间的巨大鸿沟 | 统治者不知民间疾苦,只顾享乐 |
三、现代引申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何不食肉糜”常被用来比喻:
- 脱离实际的决策者:指那些不深入基层、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。
- 对现实问题的漠视:形容某些人面对困难时,提出不切实际的建议。
- 讽刺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风:强调权力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隔阂。
四、总结
“何不食肉糜”虽是一句看似简单的话,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警示。在今天,我们更应从中汲取教训,避免重蹈历史覆辙,真正做到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。
关键词:何不食肉糜、晋书、愍帝、讽刺、脱离实际、历史典故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