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行业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文

2025-11-10 08:09:00

问题描述:

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文,求快速支援,时间不多了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1-10 08:09:00

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文】一、

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”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篇,是孔子对弟子颜渊的评价。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是说,颜渊在学习和修养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,令人仰望,但突然之间又显得难以捉摸,仿佛看不见他的踪影。后来,这句话被引申为形容事物或人的变化无常,难以把握。

在现代语境中,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”常用来表达一种对事物或人生状态的感慨,强调事物的不可预测性和变化莫测。它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成就或影响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,却又很快消失不见的现象。

二、原文及出处

项目 内容
出处 《论语·子罕》
原文 子曰:“吾与点也!”(注:此处并非“瞻之在前忽焉在后”的原文)
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”实际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中对颜渊的评价,原句为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’”
作者 孔子及其弟子
时期 春秋时期

三、解释与引申意义

解释方向 内容说明
字面意思 看上去在前面,忽然就到了后面,形容事物变化快,难以把握。
哲学含义 表达对道或真理的追求难以穷尽,有深奥难测之意。
现代应用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的变化无常、难以预料,也可用于感叹人生的起伏不定。
文化影响 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“变化”与“不可知”的经典表达之一。

四、相关名言对比

名言 出处 含义
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 《论语·子罕》 形容时间如流水般不断流逝,不可挽回。
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 《论语·学而》 强调了解他人比被人了解更重要。
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 《论语·子罕》 表达智慧、仁爱与勇敢的重要性。

五、结语

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”虽出自古代典籍,但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,应保持谦逊与警觉,学会在变化中寻找规律,在不确定中坚定方向。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给予现代人的重要启示之一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